首页 | 本院概况 | 党群之窗 | 师资队伍 | 学生工作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科学研究 | 文化建设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之窗>>党建动态>>正文

【先进事迹学习】学习沈汝波——一个老兵的承诺(3)
2017-09-04 15:49   审核人:

一个老兵的承诺

来源:秦皇岛日报记者 康松乔 李宏伟 孙文志 王鸽

 

坚守篇:心之所向,虽远必达

——“我不要照顾。我手有残疾但有手艺,能养活自己。有这些工夫还不如多做几件好事!”
  1984年退役,沈汝波没有回到山东老家,“我想出去闯闯。凭在部队练的本事,到哪儿都能干好。”
  来到秦皇岛市蔬菜公司,这个凡事全力做的小伙儿,铆足了全身的劲儿,啥活儿都冲在前。
  1985年,单位拆除一处老房子。小雨淅淅沥沥,沈汝波冒雨第一个爬上屋顶,但谁也没注意,房顶支柱已经被小偷取走,他被瞬间塌下来的房子压在里面。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医生甚至让准备后事了。幸运的是,经过全力抢救,沈汝波活了下来,但左手两截手指断在废墟里没再找到。
  带着还没痊愈的伤手,他成了公司一名制冷工。这是个苦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虽然手残疾了,但他从不以此为借口偷懒,反而总是主动找活儿干,工作20年,从来没休过假。凭着这样的劲头,他成了业务骨干,还带出8个徒弟,5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那时,制冷设备排霜每小时需300元电费,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能不能给单位省点儿电钱呢?他动了心思,最后琢磨出采取人工除霜的方法。每天从早晨7点一直到中午12点,他不停地用水冲刷机器,虽然又冷又累,但开机制冷时间缩短了,电省了。20年里,他人工排霜不知为公司节省了多少电费。
  为了带动更多人一起为百姓做好事,1991年,沈汝波和单位几位党员成立了党义服务小组。业余时间里,他在路边搭起了理发棚子,用在部队学的手艺为困难户、残疾人、军人、孤寡老人等免费理发。
    2003年单位改制,买断工龄时没有把他当兵的6年时间算进去。吃苦受累他都心甘情愿,但他一生引为自豪的军旅生涯不被认可,沈汝波感到少有的委屈。很多同事忙着向单位要待遇、讲条件,有人拿着相关文件邀沈汝波找单位讲理去。除了军龄,他的因公致残本也可以要求单位照顾。但几经考虑,沈汝波却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我不要照顾。我手有残疾但有手艺,能养活自己,有这些工夫还不如多做几件好事!”
  妻子没工作,孩子还在上学,全家一个月的固定收入是230元的失业金,沈汝波下岗后的生活立马捉襟见肘。
  正赶上“八一”建军节。沈汝波按以前的习惯,打算去北大营给官兵免费理发。但这一次,因为已经从单位下岗,开不出介绍信,他不能再进入军营服务。
  “没有了单位,好事还做不成了吗?”沈汝波用刚刚拿到的第一个月失业金,给部队送去了一车西瓜……
  看到丈夫可回来了,等着拿钱去买米的妻子李玉云立刻朝他要钱。“钱让别人借走了,没日子还。”沈汝波硬着头皮说。李玉云根本不再问那个“别人”是谁,心知肚明丈夫又用钱办了他想做的事,因为她太了解他了!
  一个理发棚子,成了沈汝波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他心里,为他人服务远比赚钱重要。理一次发,他只收1元钱,而且坚持对特殊群体减免费用,这样一来,收入更低。
  家里日子紧巴,沈汝波和李玉云甚至割过草、捡过废品补贴家用。而有人给他算过笔账,这么多年,他为别人提供的免费理发、按摩,如果收钱的话,早已超过百万、几百万。但在沈汝波的概念里从不考虑这些。
  不管生活怎么艰难,雷打不动的是,记录做好事件数的小本子上,那个“正”字一天天在增加。
  ——“剪了20年头,就花了这1元钱。”郭淑珍伸出两根手指比画着。
  7月17日上午,带着“先茂里党义治安巡逻队”袖箍的沈汝波,骑自行车来到先茂里小区。人瘦得厉害,袖筒晃晃荡荡的。
  头两年,沈汝波搬到了返迁安置的金港花园小区。虽然离开了先茂里,但这里的事他总是惦记着。刚听说12栋楼前路灯坏了,他赶紧去找了路灯管理处的人帮忙。
  小区居民见到沈汝波,还像以前那样喊着他“外号”:“‘老党’来了啊。”
  了解内情的人起急了,“你又折腾来干啥,我们不能干啊?有事儿打电话不行吗!”
  沈汝波说话费劲儿,瞅着大伙儿乐。87岁的郭淑珍紧着走了两步过来,从头到脚地打量他,一脸皱纹拧到一起,心疼地说:“咋这瘦了呢,上次见没这样呢?”
  郭淑珍老伴去世早,家里困难,沈汝波免费给她理发,一晃就是20年。“看我一个人过,天天捡破烂忒可怜,他总来帮我,给我买这买那的。头一次来剪头,他说啥不收钱,我说那哪儿行,都得养家糊口的,扔下1块钱就跑了。”
  “剪了20年头发,就花了这1块钱。”郭淑珍伸出两根手指比画着。
  在先茂里,一提“老党”,大家都知道是沈汝波。2003年,他租了先茂里一间下房开起了“党义理发店”。
  “党义,就是为党和社会尽义务。”这是沈汝波给出的定义。
  他在店里公示服务内容: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和现役军人免费理发,节假日所有人半费,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婴儿上门服务……
  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悄悄闪亮光芒。
  就在这一年的11月,刚到先茂里社区当居委会主任的李春洁被“党义”这俩字吸引住了。
  “我看他有不少免费服务项目,门前放着修车、打气的工具,让人随便用。他还告诉我,要做10万件好事,用画‘正’字的方法记着,那会儿已经做了4万多件。我看着他写满‘正’字的本儿,心想,这地方咋会有这样的人呢?!”
  尽管当时李春洁有点疑惑,可不久,沈汝波帮助居民做好事的各种消息就不断地往她的耳朵里“灌”了。
  ——老沈坚持多年定期到养老院、部队义务服务,有时一天要为100人理发,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除了免费理发,每天他还拿出4个小时作为免费按摩时间。那些居民中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他就干脆上门去服务。
  ——先茂里8栋王培云老人,因为一股急火眼睛突然失明,可交不起住院押金,只好在家养着。老沈听说后找上家门,“我给你按摩试试,不收分文。”连续20天后,老人的眼睛复明了,逢人就说:“这样的好人到哪去找啊!”
  ——小区健身场地没硬化,平时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沈汝波找来人铺了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场地,居民都特别高兴,跳广场舞不用大老远跑汤河边上去了。
  ——小花园杂草丛生,他去修剪;井箅子歪了,他想法子扶正;遇到别人遛狗留下的粪便,他就弯腰拾起来;邻里家庭闹矛盾找他劝;甚至有人立下遗嘱,也找他做见证……
  居民说他是小区的保洁员、保安、大管家。还有人说,他都快赶上一级政府了,啥事都管。
  时间长了,大家已经忽略了他的真名,“老党”“老党”地叫开了。在大家心目中,这个“老党”,就是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李春洁把沈汝波在小区里做的事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后,办事处一位领导也感到惊讶,几次悄悄来到先茂里“暗访”,看有没有她说的这样一个人。
  “暗访”的结果,就是领导也被这样一个人感动了。街道和社区一协商,决定把小区门卫室空闲出来的房子给老沈用:“如果每个小区都有几个沈大哥该有多好啊!我们就是想为这样一个大家都需要的人,也服服务!”
  有了这间小房,沈汝波把“党义理发店”名字改为“党义服务站”,更加直白地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此后,他组织起小区的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一起成立党义志愿服务队。
  他把每个月收入的15%留作公益基金,专门用于做好事。“这是我的活动经费,连媳妇都不知道。”沈汝波有些神秘又有些得意地说。其实他也知道李玉云对此一清二楚,只是不揭穿他罢了。
  ——“天天你不着家,就跟小区过去吧。”妻子李玉云又心疼又生气,但一到晚上12点,还总记得喊老沈起来去巡逻。
  先茂里是个老旧小区,本来治安就混乱,2007年物业撤出后,情况更加严重。
  物业刚撤出时,担心大门电机被偷,沈汝波大冬天在没有暖气的门卫室里住了40多天。后来,小区有几个楼道里的电线连续被偷,他想,这老百姓成天一个楼道一个楼道地没电哪儿能行?于是就跟小区另一名老党员周运来商量起了一件大事———在小区成立治安巡逻队。
  “招兵买马,有18个人报了名,最后坚持下来的12个人。定的女的值白班,男的值夜班。”虽说人数不少,可男队员差不多都是岁数大的老党员和老退伍兵。沈汝波把后半夜12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半的那一班揽到自己身上,因为那个时间段最累、最容易犯困。
  “志愿者就是心甘情愿为他人服务,因为这,就得比拿钱做事的做得更好。”每天清晨、深夜,沈汝波都把小区每个角落走上好几遍。
  “老沈哪儿论白天黑夜?他每天巡逻都得走上10多公里。”提起老沈的付出,队员们都很心疼。
  “天天你不着家,就跟小区过去吧。”妻子李玉云更是又心疼又生气,但一到晚上12点,还总是记得喊老沈起来去巡逻。“做这些事,是他老早就许下了的,咱能拦着吗,可是真揪心啊,哪天晚上都睡不安稳,总怕他碰上坏人啊。”
  李玉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沈汝波在夜晚巡逻时,遇过不少突发情况。因为多次发现小偷,老沈已很有经验,“我就拿着手电照他,不能往他的脸上照,那样可能就会激怒对方。我就照他的脚,‘师傅,下夜班啊,我给你照照亮。’小偷一看我的袖标,就都离开了。”
  有一天,雪下得特别厚。夜里12点,他拄着根树枝巡逻,一个下夜班的小伙子朝他喊:“大爷,这么晚了,还转悠啥呢,快回去吧。”
  沈汝波心里挺纳闷,我才40多岁,咋管我叫大爷呢?摸摸头发、胡子上的白冰碴,看看手里的“拐棍”,乐了,这可不就是一个老头嘛?
  为了方便队员们联系,沈汝波在服务站里安了一部“公共电话”,几年下来,搭进去1万多元电话费。
  为了不让队员挨冻,他自己掏了4000多元钱搭了棚子,烧炉子给他们取暖。
  2008年,有人看上沈汝波的手艺,想请他去给俄罗斯游客按摩,两三个月能挣几万元钱。
  “家里确实需要钱,可我要是走了,巡逻队和服务站没人带着,可能就散了。”他回绝了对方,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大家服务。
  几年时间里,巡逻队赶走小偷几十次,找回被盗自行车、电动车37辆,小区的治安案件从原来每年的100多件直接清零。
  先茂里小区的治安好了,沈汝波又帮助先盛里、先锋里、耐火厂家属院等附近几个小区组建了巡逻队,现在这些小区治安情况都明显好转。
  ——“我啥也拿不出来,就有颗爱心。战士们需要理发、按摩、治疗,我把我的小店关门,给你们服务一个月。”
  从军营里走出来的沈汝波,对部队、对战士有着格外深的感情。用点滴行动去回报部队的培养,给战士们送去温暖,是他一直坚持做的事。
  7月17日下午,刚为先茂里居民解决完路灯问题的沈汝波,又出现在武警秦皇岛中队。
  “小杨,你的腰怎么样了?”见到中队卫生员杨战辉,沈汝波关切地问。
  “还有点疼、僵。”杨战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去年“八一”,沈汝波带病来为战士们服务,当时也为杨战辉做了按摩。
  “你坐下,我再给你弄弄。”沈汝波二话不说就上了手。生病后虚弱的身体,加上闷热的天气,让他的额头很快沁出了汗珠。
  “他患了大病,做过手术,身体那么虚弱,还拖着带病之躯来给我们治疗,真是非常感动。”眼前的场景,对于中队指导员杨正山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从2004年开始,沈汝波每年都会带着社区志愿者来给战士们理发、按摩、表演节目,还教了不少徒弟。
  “沈师傅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他的行动对于战士们很有教育意义,也带动着我们。”深受感动的战士们把沈汝波的爱心事迹列在了荣誉室,记进了中队史册。
  2014年10月,沈汝波参加了一次去辽宁抚顺雷锋团献爱心的活动。得知战士们普遍有训练伤,他特别心疼:“演讲我讲不过那些有文化的,捐款我比不过那些企业家, 我啥也拿不出来,就有颗爱心。战士们需要理发、按摩治疗,我把我的小店关门,给你们服务一个月。”
  言出必行。12月4日,沈汝波真关了自己的小店来到雷锋团,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他除了吃饭时能休息一会儿,几乎一刻不停地在为战士们服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为全团官兵提供按摩和理发700多人次,连元旦都是在部队过的。
  “战士们训练后来不及换鞋洗脚,一脱鞋那个味儿啊!可老沈从来不嫌弃。我跟着学按摩,十几分钟手就酸疼,可老沈一按就是一天,从没说过累。”雷锋团军医小张直到现在还对沈汝波印象深刻。
  离开雷锋团时,部队想给沈汝波报酬,他拒绝了,只提出一个请求,希望部队能送给他一套军装。“离开部队20多年,我做梦都想再穿上军装。”
  这套军装,沈汝波一直珍藏着。每到重要场合,他就会翻出来穿上。而每当穿上军装,他践行承诺的决心就更加坚定。
  今年4月,一封从江苏省太仓市寄来的信,放在了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的书桌上,写信人是太仓市民陈洪才。
  陈洪才当兵时,曾为了保护战友和群众的安全,把一辆装着被引燃炸药的车开进了山沟,受了伤。2014年,沈汝波结识了陈洪才,对他很敬佩。
  转年,陈洪才遇上车祸,肋骨断了好几根,半个月吃不下饭。沈汝波听说后马上赶到太仓,按摩了一个多星期,见他能吃下一碗米饭了才离开。
  2016年,陈洪才的酒业公司遇到困难,积压了大批白酒,他跟沈汝波通电话时说起了这情况。
  那时,沈汝波正在化疗期,躺在病床上身体极弱。可他为陈洪才着急,放下电话喘口气,就又拿起电话,挨个去求亲戚朋友和全国各地战友:“我有个英雄老大哥,他自家生产的酒质量特别好,就是有点发愁卖,咱们能帮他一把就帮一把。”
  一个月时间,沈汝波帮助陈洪才卖出了近300箱白酒。
  非亲非故,远隔千里,却能帮自己解难,陈洪才已经感动不已。而当今年4月,他偶然从别人那里得知沈汝波病得这么重时,被震撼得顿足捶胸:“我不知道他病啊,他怎么不说,应该是我操心他才对呀……”
  他想来想去,给秦皇岛市委书记写了这封信:“小沈要做10万件好事,这两件千万要算上。”
  孟祥伟看到信后特别感动,叮嘱把这封信在媒体上原文刊发,再次号召全市向沈汝波学习。
  ——“沈大哥做的好事,我做不来。你要是能做到,咱们也树你当典型。”听着有人对沈汝波非议,李春洁的火儿直往头顶蹿。
  随着沈汝波一生做10万件好事的事迹被媒体传播开去,荣誉和支持从四面八方涌来。面对这些,沈汝波格外冷静,“鲜花和荣誉都是对我过去的肯定,接下来我要做得更好。”
  原单位为他提供了街边一处1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地方大了,他就不仅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还办起免费培训班,先后帮助200多名无业和下岗人员学到理发、按摩本领。
  2009年,沈汝波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组织上奖励了5000元钱。他从奖金里拿出1000元寄给了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尽一点自己的孝心。1000元给了没过门儿的儿媳妇,1000元给了自己的媳妇,让她们给自己买件喜欢的衣服。看着娘儿俩欢天喜地的样子,他既欣慰又心酸,她们多么容易知足啊,这些年他给予家人的真的太少了!
  当时家里正需要钱给儿子张罗婚事,但他还是狠了狠心,把剩下的钱充到了他的“活动经费”里。清明节到了,他便用这钱租了几辆车,带着84名社区志愿者去山海关的烈士公墓祭扫。
  去石家庄参加河北省道德模范颁奖时,原本主办单位已经为他订好了飞机票,可他坚持换成了火车票,多坐了5个多小时才到家。“事情办完了,回去又不着急,能给国家省点就省点。”
  了解老沈的人,知道他对名利看得淡。然而,一些局外人难免就看他这些举止“怪异”。这么多年,他承受着不少人的非议。有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说他“傻子”“二头”“缺心眼子”“作秀”,还有人说他多管闲事,甚至威胁要让他在小区里消失。可他说,说我作秀,我就作秀,说我二头,我就二头,反正我是在为老百姓办事,最后看老百姓到底怎么评价。
  在先茂里小区办党义服务站时,有人看他每天为别人的事忙活,连店里生意都顾不上,做好事还自己留记录,就到社区主任李春洁那里跟她嘀咕,“老沈做好事弄个本记上干啥?就是为了被树典型呗。”
  李春洁一听,火儿直往头顶蹿,“沈大哥做的事,我做不来!你要是能做到,咱们也树你当典型!”
  “有人嘀咕老沈,我差点替他流泪。那哪儿是一个普通人能达到的人生目标?病重那样了,还认认真真做、一丝不苟记,咱谁能做到?有第二个沈汝波,我替他往小本上记!”
  李春洁生气,是因为她对沈汝波的了解。“当年,我想把他当典型树起来,他说啥也不愿意。他说,‘我就是个萤火虫,星星点点照亮我身边就行了,我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宣传。’我说,沈大哥你做得很好,可想法不对,你的事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让大家都愿意学习这精神,那咱们社会才会有更多人受益啊。我直劝了一个多月,他才转过弯来,同意我们宣传。这些人竟以为老沈是为了当典型在作秀,你说我生不生气?”
  ——等待化疗时,他把大家散落门口的鞋一双双摆好。转身看垃圾箱旁有不少烟头,又去捡。
  2015年7月,沈汝波被查出癌症的前3天,还在龙泉庄给村民义务服务。
  那天排队来理发、按摩的老人一个接着一个,忙到下午,沈汝波才吃上口饭。他突然觉得嗓子特别不舒服,“吃东西总想往外呕,我寻思可能戗风了,也没当回事。”
  沈汝波坚持把活动做完,回到家身体一直没缓过来,去医院一检查,确诊为食道癌。
  “那么好的人,咋偏偏是他摊上这个病了。”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老沈这一病,他那10万件好事,只能先放下了。”有人替他担心。
  面对这次重病,最淡定的人却是沈汝波。即便在治病过程中,他也没断了做好事。
  在医院化疗室门外排队等候时,沈汝波看到门口十几双鞋子胡乱地铺了一地,他蹲下身,用几分钟时间,慢慢地把鞋都一双双归整好。转身看到垃圾箱旁边有不少烟头,又去捡。
  妻子李玉云在一旁看到沈汝波动作缓慢,很虚弱,特别心痛,但知道丈夫还是惦记着做好事,便默默地帮他捡烟头。
  住院期间,老沈觉得身体好一些了,就叫李玉云回家给他拿理发的推子,要给病友们理发。“可你病还没好呢,就又……”知夫莫如妻,李玉云嘴里说着,鼻子已经酸了。
  沈汝波摸着自己的光头,对她笑,“得病就要成天瘫在那儿啦?不做好事啦?谁愿意来这里给病人理发呢?我给他们理理,大伙儿心情都好。”
  一个叫李胜友的爱心市民送来2000元钱让沈汝波补身体。沈汝波一算,正好快到春节了,转手给李玉云让她买了10份慰问品,给先茂里的困难户送去。
  其实,沈汝波的家境一直困难,李玉云在外做钟点工,儿子送快递,他这一病,更是雪上加霜。这2000元钱,本来可以救救急,但是他觉得,“我这样做,就是把一份爱心,放大成十份,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沈汝波生病后,儿子沈廷伟一直忙前忙后,一次次跑北京、请专家,为了省钱,有时就睡在地铁出站口。
  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沈汝波忍不住一阵阵愧疚。
  作为一家之主,总是忙着为别人做好事,却疏忽了对家人的照顾。2008年,儿子出车祸做手术,可那一年是奥运年,小区治安巡逻的任务正重。沈汝波去医院看了眼儿子对李玉云说,“你们安排好了,我也帮不上啥忙。咱是志愿巡逻的,跟谁请假去?我一不去,别人不爱动不出来,小区再乱了,就前功尽弃了。”
  看父亲转身要走,病痛中的儿子委屈地含着泪问:“爸,你是我亲爸吗?”
  这个情景,现在沈汝波提起来还心酸。
  “人家媳妇没事在那儿歇着乘凉,而我天天得挨累干活儿,有时还得打两份工。”妻子有时也生气,说老沈:“我给你提个意见,你下岗了,一分钱收入没有,你不能跟一起巡逻的其他人比,人家有退休金。你不剪头,一分钱挣不到,家里咋办?”
  “挣钱多少都那么回事,能喝上口粥就行了。”沈汝波只能打哈哈。“这么多年,我亏欠家人很多,也想多挣点钱给老婆孩子,让他们高兴,但凡事不能两全。”
  不过,妻子和儿子并不是真的不理解他。在儿子沈廷伟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记得那时跟我爸去养老院,那些爷爷奶奶都像见了亲人,直说‘哎呀,沈师傅又来了’,还拿来吃的、喝的。看那些老人的目光,觉得我爸太伟大,我心里可自豪了!”
  “他就是这么个人,我们支持他。他做好事高兴,我们也感到挺光荣。”妻子李玉云性格爽朗,她说自己当初看上沈汝波的,就是人好。
  生病后,沈汝波从150多斤体重掉到80多斤,每天只能吃点流食,可志愿服务队有啥义务活动,他都要坚持参加,别人根本劝不住。慰问部队、养老院,清理小广告、给孩子们作报告……这几天他得知北戴河开展“烟头革命”,就在每天走步锻炼的时候捡起了烟头,一周的时间捡了2000多个。
  “2008年6月12日,早晨5点半起床,清扫楼道,擦栏杆,画上一横;6点,清扫整个小区的垃圾,捡狗粪,清理小广告,添上一竖;7点半,为5位老人免费按摩,再画上一横;9点,到武警部队为战士理发一天,又添上一竖;晚上12点半,巡逻时赶走一个准备撬车的小偷,一个‘正’字,完成了最后一笔……”
  在沈汝波的小本里,已有1.6万多个这样的“正”字,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
  而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按照沈汝波的算法,一天为100多人理发、为30多人按摩,都只算一件好事,还有很多他认为举手之劳的小事、根本就没计算在内。实际上,他所做的好事,早已远超10万件。
  如今,一个个“正”字依然在增加,每添上一笔一画,那个承诺一生做好事的退伍老兵的身影也就更加丰满生动,仿佛在敬一个大大的军礼。


 【返回迎新专题首页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资源与材料学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电话:0335-8057908  邮编:066004
ICP备案号:冀ICP备字05002793号

扫描关注资材学院官方微信东秦紫菜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