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资材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小岗村见闻

作者:刘钟书 编辑:郭思璇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7日 08:33 浏览次数:

七月的党旗,鲜艳飘扬。七月的小岗,水稻、玉米、黑豆一片青翠碧绿,生机盎然。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赴小岗村采访多位大包干带头人,队员们下农田、进企业、察农情、看项目,详细调查,座谈交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7月5日,一到小岗村,实践团队员们首先采访了小岗村农民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这三位大包干带头人。三位老人年龄都在80岁左右,40年前他们与小岗村的其他15位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按下红手印,实行分田到户“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

今年刚年过八旬的严俊昌,身体仍然硬朗。被岁月染白的头发,齐刷刷梳向脑后,一丝不乱。他是40年多前发起“大包干”的18位农民之一,时任小岗村生产队队长。1993年后担任小岗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后在小溪河镇担任镇农委副主任至退休。当说及当年按下红手印时,严俊昌老人表示一定要有担当精神,敢于尝试。“万一真是坐牢了,将来给孩子看看这个东西,起码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临别时严老寄语队员们: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走改革之路不动摇!

1A494

随后,实践团走到小岗村友谊大道中段路南的平房堂屋里,专门采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宏昌。严宏昌老人说:“按红手印的时候我们分地是偷偷地分,最后国家认可,发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2015年又发了确权证,心里吃了定心丸,现在集体发了股权证。农村深化改革的不断开展,体现了我们农村制度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这都是改革带来的成果。”临别时严宏昌给队员们题词:“赠东北大学:争做成为栋梁之材”。

F478

在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的小院里,关友江兴奋地对队员回忆说,“我怎么也没想到胡锦涛总书记会来我家。他亲切、和蔼,和我们大家聊了近两个小时,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真是难忘的经历。”关友江老人又讲述了小岗村从一个“吃饭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到实行土地责任承包制后,逐渐过上小康生活的巨大改变的历程。当老人与实践队员谈及小岗精神时,关友江老人表示,小岗精神的核心就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采访完严俊昌等三位老人,党史学习实践团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并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在大包干纪念馆《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大家认真观看了珍贵的图片,全面了解大包干酝酿、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纪念馆内的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前,队员们被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所震撼。

小岗村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带头人,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同学们了解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沈浩同志的优秀事迹。沈浩在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近6年,扎根基层,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小岗村发展倾尽心血。长眠于小岗村公墓内的原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参观完陈列馆,队员们来到沈浩同志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共同缅怀沈浩的先进事迹。在沈浩的身上,队员们感受到一名优秀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

宽阔整洁的改革大道两侧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实践团又来到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里,参观小岗引进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安徽省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品尝了蛋黄派、山药薄片、盼盼梅尼耶蛋糕……队员们发现年轻人爱吃的网红零食,原来在小岗村也能生产。这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盼盼食品集团投资兴建的第16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占地面积280亩,建筑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包括现代化生产车间、产品检测检验和研发中心及相关现代化配套服务设施,引进了国内外先进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健康休闲食品,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精深加工马铃薯、玉米等各类农副产品20万吨,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在小岗村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深入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公司致力于蒸谷米品类在国内市场生产与推广,公司占地面积100亩,位于中国农村改革前沿——安徽凤阳小岗村食品科技产业园内。公司拥有“蒸谷牌”蒸谷米、小岗村蒸谷米等多个品牌,集产品研发、设备制造、基地管理种植、加工生产和品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间隙,党史学习实践团分组走访小岗村石马新村普通农户,了解农村群众的生活现状,调查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教育水平等。开展讲解志愿服务,宣讲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走访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下田体验农民生活。品鉴北大荒七星农场与小岗村合作生产的优质稻米,调查种植园的规模、投入与产值、销售渠道与价格等。


离开小岗前,实践团前往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领取实践证明材料,召开“三下乡”队员会议,还与小岗村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展望小岗村未来的发展战略。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小岗村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奋勇向前,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动人乐章。小岗村以“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为依托,利用自身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游和乡村风情游,通过招商引资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现在的小岗村,已成为一个拥有23个村民组,人口近4000人,占地2.25万亩的中心村。40多年来,小岗村从“红手印”点燃改革,到“红证书”土地确权,到“分红利”增收富民,小岗村不断见证着我国农村关键领域的改革。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镜子,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

采访中,小岗人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就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通过探访安徽凤阳小岗村,给了队员很多震撼和感动。在这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决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弘扬“大包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E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