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操作步骤
发布日期:2024-12-31 14:02
BT-2003激光粒度分布仪:
测试范围:0.04μm—600μm。
测试对象:
各种纳米,亚微米超细材料:包括纳米碳酸钙、超细钛白粉、超细石墨微粉、超细二氧化硅以及其它超细研究和生产领域。
各种非金属粉:如重钙、轻钙、滑石粉、高岭土、石墨、硅灰石、水镁石、重晶石、云母粉、膨润土、硅藻土、黏土等。
各种金属粉:如铝粉、锌粉、钼粉、钨粉、镁粉、铜粉以及稀土金属粉、合金粉等。
其它粉体:如催化剂、水泥、磨料、医药、农药、食品、涂料、染料、荧光粉、河流泥沙、陶瓷原料、各种乳浊液等。
试样(对实验用试样的材料、尺寸规格等的要求)
试样在介质中呈悬浮液状态,试样无磁性,且粉体粒度尽可能均匀,大小在仪器指标范围内。样品和溶剂必须不互溶。
1.开机准备:
依次打开“激光粒度仪”→“循环进样系统”→计算机桌面软件“百特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系统Ver6.0”
2.设置测试参数:
设置光学参数:点击“设置”→“光学参数”→填写测试物质及介质的名称,若软件数据库中存在所测物质或介质,软件自动搜索其对应的折射率;若软件数据库中没有所测物质或介质,界面右上角单击“添加物质”,将事先查询的该物质名称及折射率添加到软件数据库,点击“添加”,返回上一个界面,最后点击“确认”,系统自动进行“Mie”计算。
设置测试参数:“设置”→“测试参数”→根据用户需要设置测试起始浓度、终止浓度、样品比重、循环次数、连续次数、分析模式、光学模式、分级模式、打印格式、粒径列显示与排序等。一般浓度范围设为“10~,循环次数设为“,连续次数设为“,分析模式设为“自由分布,光学模式设为“Mie”。
填写测试信息:“测试”→“文档”→填写“样品名称”,“介质名称”,“测试人员”,“检测单位”,“样品来源”等。
设置数据存档位置:“文件”→“数据库设置”→设置数据存档位置。
3.系统除气处理:
点击“进水”按钮和“循环搅拌”按钮,清洗样品池,再点击“出水”按钮,排尽清洗液。反复多次,只到进样系统清洗干净为止(一般至少3次)。
注入大约800ml去离子水(水位刚好没过传感器),点击“循环搅拌”按钮和“超声波”按钮,5s后,关闭“循环搅拌”,5s后再打开,重复多次,只到循环进样系统中没有明显的气泡为止,一般“一开一关”至少3次。
4.测试过程:
点击“测量”→“常规测试”观察背景值,浓度范围在1~6之间的某一个数值左右变化,同时20-80通道之间无杂质信号,此状态为正常,系统提示最佳状态。然后点“确认”减掉背景,等待进程指示条结束。若浓度范围异常,则需重新校正系统;若20~80通道之间有杂质信号,则需重新清洗样品池。
界面出现“浓度过低请加入样品”,此时加入样品(加样原则:少量多次),达到测试浓度时(一般样品浓度控制在25~30),点击“实时”观察粒度的变化。继续超声2~3min,当样品粒度曲线不再变化,点击“连续”,开始测试。
测试结束后,软件分析会自动显示出连续测量的几个结果,选取“平均值”一行,点“保存”把结果保存到之前设置的文档中。一个样品至少要保存两组以上结果,以保证测试的重复性及重现性。
测试完毕,将样品排掉,加入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干净,最后向循环系统注满去离子水,关机(关机顺序与开机相反)。
5.数据处理:
查询:点击“查询”→“数据库选取”→选中所要查询的样品,右下角点击“查询”,即可查看“数据”、“图形”、“典型结果”等,且测试结果可打印输出或转换为Excel格式。
比较/合并:点击“样品”→“比较/合并”→选中所要操作的数据→“添加”到比较/合并对话框中,点击“确定”,即可自动比较/合并多个样品的测试图像和典型结果(最多6个)。
导出:点击“样品”→“导出”→选中所要操作的数据→“导出”,即可整体或分项转存为Excel格式。